记者 张婧 报道
新浪滨州3月5日讯 家电出故障,必须用户亲自催促厂家发送配件,否则维修时间难保,维修点和厂家互相推诿,消费者倍感折磨;要安装空调,先交几百元安装费和高空作业费,空调加管每米还得另掏钱,安空调比买空调还贵,消费者无言;购买的新电视有明显划痕,使用不到半个月就罢工,送去维修竟然被告知“新电视”是旧电视翻新的……
一直以来,家电售后是消费者投诉的“重灾区”,不仅是维修所需的零部件存在价格不清、缺乏标准的情况,而且厂商、维修店、消费者之间的三角关系也越来越失衡,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变得弱势。除了消费者群体性地选择投诉,各方面也似乎并没有什么良策,使这种尴尬的局面有所改观。
有消费者反映,维修人员在拆开捣鼓一阵后,看着什么也没换,就要一百元,至于钱花在了哪里,答案往往就是一句“反正是整好了”。有的消费者则仿佛陷入了沼泽,成了维修中心的常客,修了没多久又坏、坏了再修,让人不禁怀疑替换的零件的质量“怎么这么不耐用?”
记者在滨州市一些私营家电维修点看到,店内随处摆放着各种拆开的家电。记者借口想维修一下电视机,询问价格。维修人员称要拿到店里亲自看一下情况才能知道怎么修。记者调查了一些市民,很多市民反映有上述情况。家电坏了,送去维修,也不知道换了什么零件就要好几百;甚至还有的修过了之后问题更多了,怀疑是被换掉了本来好的零件。
市民多是因为嫌找售后的过程太复杂,效率太慢,一些小问题就直接去家电维修的小店里去修理。面对这些品种繁多切不甚明了的费用,有消费者开始怀疑厂商与维修点中间的利益链条。
记者从维修店工作人员口中获知,零件的价格是由厂商制定,他们没有定价权力。至于维修师傅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维修费用,比如大修、中修、小修,他们会在中间抽取提成。而零件价格基本不对外开放,消费者如果需要了解,可以通过维修单上的零件代码与厂商进一步核实。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家电服务维修行业存在问题,多是服务标准缺乏所致。这不仅使消费者在与维修企业发生纠纷时缺乏维权依据,厂家对第三方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也难以进行考核。
( 责任编辑: 张军 )
与 家电维修 乱象 标准缺失 相关的新闻有:
与 家电维修 乱象 标准缺失 相关的博文有:
(共有 条评论)网友评论